尋找的,就尋見,以及園丁式父母

我們blessing wings有了自己的公眾號,當然要保持原創的口味,所以我們美篇上已發布的文章不能挪過來了,我也順勢斷捨離我前兩期的“斷捨離”,一切往前看吧。今天聊個新話題,關於尋找(靈修)和園丁(育兒)的,你有空的話來也坐下來說說你的故事。

前陣和女兒一起看了Finding Dory(國內譯為海底總動員2:多莉去哪兒),講的是一條記性不好的小魚兒遊丟了,在朋友幫助下找到麻麻粑粑的故事,各種精彩自然的懸念起伏,看完後孩子意猶未竟地還想看前一部Finding Nemo,媽媽大人感覺也撿到有好多漂亮的思想貝殼—– 從靈修,到育兒,從家庭,到朋友,分分鐘都有暖言警句,下面只列舉兩例,你肯定有更好的分享。

園丁式父母

1. 關於尋找

看到標題Finding Dory,我們會覺得這是講Dory被找到的故事,而電影裡的情節大多是在描述Dory在尋找。究竟誰找誰啊。解藥在劇末—- Dory最終找到了回家的路,是用貝殼鋪成的,從小窩窩輻射向外的路,而這路正是粑粑麻麻努力尋找Dory而精心設計的,因為他們從小就給記性不好的Dory講“follow the shells and find your way home”。爸媽的策略是讓Dory記且只記一個重要的事情—-路在哪裡,並且修路,耐心等待Dory的回歸,而Dory雖然忘性大,卻還奇蹟般地記起了爸媽的話,最後還真找了貝殼回到了家。

好吧,我承認自己是路痴,剛開車的那陣,還沒有普及手機導航嘛,常常不明就裡的迷路,有一次恍惚間逆行進入高速的出口,幸好那時住在一個小鎮,木有多少流量,否則今天就不能一本正經在這兒碼字了。我體會過路痴的各種境界,包括,哦~我往哪兒去啊…哦~我在哪裡啊….哦~我怎麼來的啊…..當然,這還不是最糟糕的。老公有個同學,相信條條道路通回家,從學校開車出去買菜,自己不知道方向走錯了,結果一路開到海邊。可見,迷路的人,需要方向,需要路,最重要的還需要承認自己迷路啦。

聖經上說人都迷路了:
“我們都如羊走迷,個人偏行己路。” (以賽亞書53:6)
為吃小蘋果, 祖先走茬了路,失去了樂園。
“人子來,為要尋找、拯救失喪的人”(路加福音19:10)
原來我們不是宇宙的孤兒,因宇宙之主祂始終愛我們,所以尋找拯救。
“我就是道路、真理、生命”(約翰福音14:6)
主親自來修路,給人定位系統,並且牽著兒女回歸
“尋找的,就尋見。”(馬太福音7:8)
應許給足信心。主說了,敲門的祂一定給開門(24/7),木有“尋隱者不遇”的狀況。

真是個好消息,迷路的你我在尋找道路真理生命,道路真理生命也在尋找迷路的你我,且應許我們必尋見。更好的消息是,有人給我們鋪路帶路,主耶穌祂自己就是路就是導航儀,我們學著祂的樣式(小孩子成長也是學著學著就成了大人),順從祂的腳踪(小孩子不敢一個人走夜路的) ,就能跟著回家。我們尋找需要信心,尋找我們的需要更大的信心,而找我們的那位,是宇宙之主,咋會缺乏信心呢,祂就是信心就是憐憫,所以祂會耐心陪伴我們,祂的道路上也有祂的生命,我們得以剛強壯膽。

園丁式父母

2. 園丁的心態

Dory和家人團圓的時候,Dory媽咪有句精彩的話 “You found us. And you know why you found us because you remembered. You remembered in your own amazing way” (抹一把淚啊)。小Dory的記性不好,有 short term memory loss,她都懷疑自己會忘記自己。她的爸爸媽媽很呵護她的心,不讓她自卑難過,媽咪說的—-“We will never forget you, Dory. And we know you will never forget us”。雖然有記憶的缺乏,爸媽教會了她記最重要的事情,就是訓練她找貝殼 —– 這是之後她能夠找回家的基本技能。

心得一:自問, 如果父母只教給小孩子一件最重要的事情,我會選擇什麼呢?早上送孩子上學的時候,我會叮囑他們什麼呢?週末陪孩子參加各種課外活動的時候,我會看重什麼呢?

心得二:自勉,孩子的潛力真的可以超出父母的想像,孩子的成功無法被父母定義。講一個在美國的鋼琴老師V的故事。她在香港出生長大的,在來美國念大學以前,特別沒自信,因為被爸爸罵慫了,笨啊,醜啊,之類的,還經常被父母拿來和姐姐比,因為姐姐小時候很漂亮優秀。 V雖然很喜歡文學藝術,但是自己都不敢表現出來,唱歌都是躲著大人,因為怕唱得不好被嘲笑,高中選科也是隨波逐流選理科,怕被人說是文科生。有一次V在shower的時候唱歌,被姑姑聽見了,受到了表揚,心裡有了點點自信。 V到美國來唸書以後,信心逐漸增強,認識到自己的天賦原本就在藝術上,因此大膽選擇了音樂學校,努力的學習自己喜歡的東西。她現在有自己的Studio,自食其力,並且供養沒有工作的姐姐。現在連她的爸爸都說“我都沒想到你會成功。” 所以,父母啊(就是我),說話要小心,平心靜氣的當園丁(有誰聽見園丁埋怨過花醜花笨的),不要冒充先知的角色(假先知要被時間掌嘴的)。

心得三:自省,有時候父母,著急孩子這也做不好那也不滿意,或者急於變現孩子嶄露的資質,其實這兩種行為是急功近利這塊硬幣的兩面,歸根結底是缺乏動態成長的眼光。看現在,不見未來,看表面,不看實質,因為前者容易,後者需要耐心,前者是消費,後者是投資。我們都知道,小孩子的出生、成長、閃耀都是上帝一手一手牽著托著的成就的,我們做父母有啥資格夾雜自己的“私貨”。最近網上不是把林妙可和楊沛宜的事兒又拿出來了麼—– 時間讓我們有智慧,活生生一個急功近利的林媽媽的案例,古有傷仲永,西方經濟學有個Winner’s curse,歷史總會重演,自勉自勉自勉。

園丁式父母

3. 園丁的姿勢

最後,贊並學習美國基督教幼兒園老師的正能量(或者準確地說,我認識的幼兒園老師),人家真是在用生命詮釋園丁以及“為人民服務”的真意。幼師的工資不高,但是勞動量以及耐心索取量絕對比你我坐辦公室用電腦的人大得多(你想想你願意刷手機還是願意陪娃玩)。你我抱怨矽谷房價高,買不起學區房,上不起私校,可能沒有想到很多幼師住在離矽谷幾小時車程的地方,每天四五點鐘就開車上班,白天還是能量滿滿的滿足孩子們的需要。我沒有從他們的嘴裡聽到judgemental的話,孩子們感覺自己被愛的很舒服。

我女兒剛上學那陣,早上去的時候,總是怯生生的,雖然很愛老師和同學,但是心裡還是有些打鼓,直到老師伸出手,或是同學主動過來抱抱,她才肯加入團體。面對新來的靦腆同學,教室裡面沒有一個人投來異樣的目光,都是歡歡喜喜的迎接她,老師根本沒用什麼內向啊,靦腆啊那樣的詞兒,就很理解的說“Morning happens, huh?” 一句輕鬆的話,憐憫愛心智慧耐心全都有了,真是讓大人和小孩兒都舒暢無比。

我聽到有人抱怨美國幼兒園,過節還要給老師吉福卡,不是搞中國那套給領導老師送禮,希望得到好的照顧麼。還真不是,我感覺通俗意義上的給領導送禮,基本上就是給菩薩燒香的心態,我給你一點點,你回饋我多一點點,那我還是賺了吧。然額,給有愛的園丁送卡片,我還真就心甘情願的,而且小孩子也很高興送禮這個手工勞動,跟著一起寫卡片,畫圖,摺紙,因為有人先愛了我們啊,對愛我們的,比如爸媽,送點東西算什麼呢。不多說了,唱支歌兒吧:

“有一份愛,從天而來,比山高,比海深,
測不透,摸不著,卻看得見,
因為有你,因為有我,甘心給,用心愛
把心中這份愛 活出來
耶穌的愛激勵我 敞開我的生命 讓自己成為別人的祝福
耶穌的愛點燃我 心中熊熊愛火 我們一起向世界活出愛”